国家卫计委:我国已成立36个国家级医疗质量控制
国家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日前在一次医疗质量媒体见面会上表示,我国医疗质量管理向科学化、精细化显著推进。相关质量管理标准体系建设将不断完善,同质化程度将继续提高。
2016年国家卫计委印发《医疗质量管理办法》,明确了首诊负责制度、三级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等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并要求医疗机构建立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信息采集、记录和报告相关制度。
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郭燕红表示,为推动医疗质量管理从粗放走向精细,我国颁布实施了涵盖医疗机构、临床专科、医疗技术的质量控制指标。目前,我国已成立国家级质控中心36个,基本涵盖了临床主要专业,各省(区、市)成立了相应的质控中心1200余个。
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医疗服务效率不断提升,质量提升成效显著。二级、三级公立综合医院的住院死亡率逐步下降,且稳定在较低水平。2017年5月,国际知名期刊《柳叶刀》对195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全球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排名显示,自1990年至2015年,我国是医疗质量进步幅度最大的国家之一。
专家指出,临床药事管理特别是抗菌药物管理是医疗质量科学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抗生素合理使用能够挽救病患,而滥用则导致病菌产生耐药性,化身“超级细菌”,导致患者“无药可救”。目前,我国已经在1400多家医院建立了细菌耐药监测网络。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占比从2010年的19.7%下降到2016年的11.2%。
国家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国将加强相关顶层设计,加强各级各类质控组织、质控标准体系和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监管信息化建设,以医疗服务量、质齐升推进“健康中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