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思达斯:抽动症吞噬孩子智力的恶魔
择思达斯:抽动症吞噬孩子智力的恶魔
当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开始,在父母的身上,从此就多了一个希望、寄托,同时也承载着全家人的梦想。父母都把自己的孩子视如珍宝,想把世界上最美好的全部给予他。但是由于孩子的年龄小,免疫系统及身体机能发育不成熟,随时都会有可能被病毒所感染。
“抽动症”--我们每个父母的噩梦!尽管开始孩子的表现仅仅只是眨眼睛、吸鼻子或是突然程度不同的不随意走动,然而很多的父母不够重视,却不知道病魔正在一点点吞噬着孩子们的智力,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
小心食品添加剂
造成小儿抽动症的发生因素有许多。目前对小儿抽动症的成因研究还在探讨阶段,但是一般医学上认同的诱发原因主要有遗传因素、中枢神经递质失衡、神经生化改变、精神心理、药源性等几种原因。
另外,特别值得父母警惕的是,环境污染及食品添加剂的应用被很多专家确认也是造成小儿抽动症多发的罪魁祸首。
抽动症不是孩子故意捣蛋,更不是多动症
因为抽动症的前期症状一般表现为眨眼睛、挤眉、摇头、耸肩、噘嘴、张口、伸舌、点头、拧脖子、吸鼻子等不雅行为,孩子的父母以为是孩子故意捣蛋而大声制止他,事实上正是这种主观判断上的误会耽误了孩子的治疗。
对抽动症认识上的另一个误区则是,很多父母分不清抽动症和多动症。小儿抽动症和小儿多动症是完全两个概念,区分两个病症的最基本的一点在于多动症是有目的而非反复性的动作,多动症最容易使注意力转移。而抽动症则是不受控制、无目的的动作连贯,大概有50%的抽动症患儿合并多动症。
不及早治,容易变成“精神病”,严重影响我们的健康,值得我们父母重视。
抽动症如能及早发现,给予心理、药物及经颅磁物理治疗,一般愈后都比较好。如果处理不当,症状会逐渐加重,影响孩子的记忆力和智力,也会严重影响孩子正常的学习生活,有的则会导致多种心理行为异常,甚至可能发展为其他精神疾病。
如何“对症下药”呢?
早期医生控制治疗,可以有效地缓解小儿抽动症的症状。而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的配合是非常重要的。部分父母发现孩子得抽动症之后,自己开始焦虑不安,有些父母甚至还会打骂自己的孩子,造成治疗效果更加不好。小儿抽动症的治疗是“好好叠加,坏坏循环”的过程,多谢关爱,少些打骂,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后期的治疗则是需要对症状的改善和控制,通过食物、药物、心理行为及物理治疗(经颅磁刺激物理治疗)等方法对抽动症状进行改善和控制,部分孩子到了青春期期间会逐渐减轻症状,并不再复发。